深度解析 | 县域招商引资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 招商动态 |2016-11-21
导读
随着各地对招商引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全民招商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各地都在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抢商”、“争商”甚至“挖商”,其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形轻神,重量轻质
从各地引进的项目和资金的数量上看,招商引资的成绩是显著的,无论是项目数、合同资金数和实际利用资金数,均一年胜于一年,有的地方甚至以2-3位数的速度在迅猛增长。但我们稍作分析便发现,不少地方引进的项目,普遍存在六多六少现象:
小型企业多,规模型利税型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金密集型企业少;资源消耗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污染型企业多,环保型企业少;内向型企业多,外向型企业少;产品粗加工型企业多,精深加工型企业少。而且这些项目产业关联度不高。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有的地方每年都有数目可观的资金进来,但GDP、财税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却微乎其微的原因所在。
更有甚者,不少地方为招商而招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官员政绩挂钩,把任务层层分解到一些非经济部门,并美其名曰“落实责任”。这就难免出现为完成任务而假招商、招假商的情形。
方法不多,恶性竞争
由于项目有限,而人们对项目追求无限,就不可避免引发争商抢资现象。在当前普遍缺乏区域性项目发展规划和集团作战指导思想的情况下,为争取到更多的外来项目和资金,各地都在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营造“投资洼地”,致使拼资源、拼税费、拼资金、拼价格、拼环境等各自为战的内耗型的恶性竞争相当激烈。有的地方为克敌致胜、赢得一时的发展,甚至提出“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低再低、空间一让再让”的口号,不惜违背国家有关规定,损害国家利益和牺牲当地生态环境来争商抢资。
在园区建设上,不少地方不顾实情举全力搞“三通一平”,甚至举债搞“六通一平”,“九通一平”;在项目用地上,则不考虑开发成本,竞相压低地价,或以划拨、协议出让等方式送地给进园企业,或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的土地开发费用“卖地”给进园企业,任由企业跑马圈地;在水电供给上,则采取降价或通过税收返还的形式,大打价格战,互相围绕对方水电价格来攻关。有的地方则以加强园区管理和规范收费行为为名,对进园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或零收费,园区俨然成为不受国家政策法规约束的“国中之国”。这些做法,不仅违背市场经济原则,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和群众合法权益的不断受损,而且也人为地造成区内区外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得不偿失。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稍遇“风吹草动”,它们便会拔寨而起,到头来最终权益受损的只会是当地人民群众。
急功近利,把关不严
在招商引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乏力,对区域性的长远发展缺乏科学谋划和通盘考虑。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地区,为追求一时的招商引资政绩,忽视长远的经济发展实绩而步入误区,要么饥不择食,不问青红皂白,不加选择地去引进一些存在严重污染隐患的项目;要么不顾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盲目大批引进资源消耗型项目。
这不仅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一些山区通过招商引资,新引进了不少资源开发利用型项目,尤其是一些竹木加工型项目。这些项目看似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但从长远看,由于这类资源消耗型企业过多过滥,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所消耗的原材料远远超过了当地的承载能力。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不仅良好的生态环境会毁于一旦,而且还可能会引发各企业之间为争夺原材料的恶性竞争,导致一些企业熄火停产或关闭破产。这不仅直接影响当地的投资形象,并可能由此导致下一轮发展机遇的丧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衷往往在不经意间而给当地造成“为官一任,留患无穷”的后果。
规划滞后,园区泛滥
由于感性认识过多而理性分析不足,过分强调引进项目和资金的重要性,而对区域经济协作和产业发展布局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园区建设遍地开花,过多过滥,相互之间争资金、抢项目异常激烈,致使园区的产业聚集度过低,园区建设管理水平难上档次,不少园区由此陷入发展困境。从单个园区内部来看:忽视功能布局,在项目的引进上,不求产业类型,只求项目所在;不求产业布局,只求企业总量;不管综合效益,只顾眼前利益。导致园区项目布局杂乱无章,企业聚集度低,产业关联度差,配套协作能力弱,产业链条过短过细,产出效益不高。
从园区的发展布局上来看,由于没有从全区域的角度出发对园区进行筹划和布局,且对各个园区缺乏科学严谨的功能定位,导致各个园区为争项目、争资金而出现不择手段搞恶性竞争的现象,加重政府的发展成本。同时,由于各地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对如何发展园区经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工业园区越多越好而不切实情地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大铺摊子,贪大求多,重量轻质,乱撒胡椒面,对园区开发用地则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上车后长期不补票”,人为引发园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互相攀比之风,致使大量圈占土地、违法占用土地和“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现象不断,加剧不同园区在项目引进上的过度竞争。不少园区因设施不全、档次不高、定位不准、先天不足、管理落后、服务缺位等,“开而不发”,徒有虚名。长期无新企业进驻,大片土地荒芜,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这种现象不仅损害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根本利益,扰乱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而且导致国有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殃及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缺位,环境欠佳
由于过分强调会议和文件的作用,而监督检查不到位和处罚力度普遍乏力。职能部门拈轻怕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奖罚不明、纸上谈兵、只说不做等现象,使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仅仅停留在嘴上、纸上而被束之高阁,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和及时兑现。政府权力被部门化,部门权力被个人化,个人权力被绝对化,致使投资环境毫无优势,政府信用和威望大打折扣。
一些握有实权的单位和部门,没有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改善政府形象的高度出发,去想方设法改进机关作风,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而是以单位和部门利益为中心,挖空心思从一己私利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徇私枉法、假公济私、损人利己、争权诿责。或以加强管理为名,处处设关立卡;或搞独家经营,强买强卖,巧取豪夺;或者干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不少地方的一站式服务形似神异,服务中心形同虚设。某些部门仍然存在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欺上瞒下,雁过拔毛,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变相吃、拿、卡要现象和“三乱”。
搞好招商引资的对策措施
转变职能,优质服务,落实政策,优化环境
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正如水往低处流一样,资本总是从成本高处流向成本低处。环境的优劣,尤其是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关乎招商引资的成败。优惠的政策措施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非长久之策,而优良的服务环境则更具有影响力、持久性和决定性。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外商能赚钱,社会有地位,安全有保障,是吸引外资和留住外商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摒弃阻碍开放的思想,清理阻碍开放的政策。以亲商、安商、扶商、富商为宗旨,以改革探索为手段,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难点作为政府及部门服务的重点,急项目之所急,想客商之所想,多设路标少设障碍,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着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实施重大决策事先听证、事前公示制度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制,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兑现政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建设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公开平等竞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切实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只有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投资者,以软补硬,精心打造软环境,才能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突出重点,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和项目前期工作
当前政府唱主角的招商引资方式,不仅是政府越位和错位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而且往往也会因官员与商人之间在思维方式、文化传统、操作方式、企业管理、交流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抓不住外商所思所想所需而影响招商引资的成效。这就是有的地方为何会出现,到处参加招商引资洽谈会,处处都有洽谈对象,但项目洽谈成功率却非常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淡化政府招商主导地位,强化企业自主招商意识,显得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要切实加强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专业人员在外经外贸、投资服务、社交礼仪、项目工作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既掌握法律法规和本地政策又吃透外商心思的专职招商引资工作队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向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加强招商项目的前期工作,针对本地产业发展布局、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结合发展规划,围绕重点招商项目,聘请专家对市场前景好、规模效益优、技术含量高、投资收益有保证、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重点项目,及早做出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和策划论证,科学规范、客观详细地做好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地理环境、人力资本、经济效益、消费指数、市场前景等文章,增强项目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提高签约成功率和履约投产率,以促进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树立区域一盘棋思想,把好外来项目审批关
树立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加强区域协作,形成招商合力,是避免互相恶性竞争,有效解决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式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招商引资由无序竞争向有序的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要进一步理顺各招商主体关系,完善项目推出机制,统一对外宣传口径,统一招商政策,从而整合招商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当前可大力推行“首谈负责制”,凡本区域已经有单位在谈的项目,各地各单位要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积极做好配合和服务工作,不能从狭隘的利害冲突出发去抢资金争客商,搞恶性竞争,从源头上杜绝失信于投资者现象的出现,维护当地良好整体形象。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加强引进项目的审批工作,以确保引进项目不与本地乃至周边已有项目低水平简单重复。特别是在耗材型项目的引进上,无论是从维护外商投资权益出发,还是从保护本地生态环境资源考虑,都要科学严谨、认真负责地把好审批关,使外商进来后留得下、能发展,从而催生“羊群效应”,尽可能结成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之路,形成经济互动发展格局。
明确产业布局,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工业园区建设要立足资源、区位和环境等现实条件,与城镇化战略相结合,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及“居住进区,企业进园”的思路,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目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优势和特色,做到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分期建设,统一管理。对不同园区的建设和管理要做到规划先行,不仅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同时还要明确同一园区内的项目投资密度,既要留足发展空间,又要防止圈地,更要严格控制非工业用地比例和改变用地性质,以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要针对园区建设档次普遍不够高、规划相对滞后的问题,对原有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形象宣传、统一对外招商、统一设施配套、统一领导协调,推进园区体制创新。尤其要对地域相邻、功能雷同的园区合理进行规划整合和区域重组,为工业集约开发和集约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延长拉粗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共享,减轻园区建设和发展成本。
同时,在园区运作上,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做好引导和服务,强化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引入市场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完善园区融资机制,构筑融资平台,努力改变单一投入型的建设和管理方式。要积极采取受让、租赁、土地使用权入股等融资方式,或者BOT、TOT、BOO等运作模式,加强对园区资源和资产的运作,大力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金投向园区,切实改变园区目前普遍存在的仅有投入没有产出(或高投入低产出)的“开而不发”的怪现象。
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招商实效
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政府部门效能督查制度,着重检查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履行职责、工作到位等情况,做到激励与督促并举,责任与利益挂钩,以确保招商实效。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得更多资讯!
招商热线:400-900-7979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德西路100弄7号地纬生活广场4-5楼